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欢迎访问北京航天总医院!

呵护生命 珍爱健康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4-06-15

近日,我院妇产科、神经外科等多科室联合成功救治了一例“胎盘早剥”、剖宫产术后合并DIC、脑出血的危重患者。为了促进患者苏醒,给予高压氧支持治疗。

科室领导接到医务处的指示后,高度重视。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防止发生意外,全科仔细分析病情,权衡利弊,与家属反复沟通,在几次高流量吸氧观察之后,给患者单独开舱高压氧治疗,并配有护士全程陪舱。

进舱前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指导老师俞淑萍认真、细致地向患者家属讲解进舱前的注意事项,包括如何调节压力,防止压力过大时引起的中耳损伤,鼓膜内陷,并且观察家属每个动作是否都做到位。在患者用物准备方面,配备齐全,事无巨细,包括吸痰器,吸痰管,棉签,污物袋,纸巾等等。俞老师手把手地教会患者家属安装吸引器、指导吸痰手法、吸氧面罩的佩戴方法、舱内设施的使用,、对讲机的用法等。患者进舱前,急救设施、抢救车都准备到位,以备患者发生意外时进行有效抢救。

10:50一切准备就绪,人员到位,我和俞老师陪舱,吕春风主任与何继华护士守在操作台前。对于新入科的我而言,这次陪舱机会实属难得。平车缓慢推入舱内,11:00开始加压,按照设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压力0.1MPa,2个ATA,加压25分钟完成,吸氧60分钟,减压25分钟,整个过程90分钟,刚开始加压的5分钟内,虽然我已经尽力地认真地做着调节压力的动作,但还是感觉到压力变化对我鼓膜所造成的影响,耳部嗡嗡做响,一阵阵疼痛,俞老师看着我痛苦的表情,指导我大幅度地做着吞咽,捏鼻子鼓气的动作,四五个来回之后,我才感觉耳部不适症状减轻。加压初期,患者对压力变化也很敏感,从气管套管内喷出痰液,呼吸变得开始急促起来。俞老师熟练地边给患者吸痰,边向我讲解舱内吸痰与病房吸痰的不同之处,我站在旁边仔细听着、看着,认真记着。渐渐地,病人呼吸平稳了。俞老师将吸氧管重新轻轻套在患者的气管套管上,“吸得非常好”,对讲机里传来主任亲切的声音。时间在慢慢流逝,治疗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每隔一会儿,吕主任都会亲切询问患者的生命体征、舱内体感温度,及时打开空调。9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患者治疗结束,抬头一看,12:30,我们几人相视一笑,病人安全出舱了!

像这样加班加点为患者做治疗的场景只是高压氧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来高压氧的这一段时间,我深切的体会到高压氧科的治疗宗旨:一切从病人出发,一切为了病人。我们也衷心地希望这位病人能早日苏醒,康复出院,重返家园。

(高压氧科 唐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