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一位航天医生的战“疫”日记
以前总是听到这样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背后不知有多少人为你负重前行”。现在对这句话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
2020年春节前,我刚刚参加完外出医疗保障任务回到北京,铺天盖地传来的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各种消息,武汉告急,湖北告急,疫情迅速向全国各地蔓延。疫情就是命令,北京航天总医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立即部署防控工作,医院党委决定成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党员突击队。我所在的神经内科党支部率先响应,蒋初明主任立即号召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共有18名党员同志积极报名要求参加。我瞒着妻子、女儿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后来,家人知道我报名参加突击队,事后问我:“你为了什么,这么大年纪了,又刚出差回来,你不报名参加,谁又能说你什么呢?”我平淡地回答说:“我不为什么,为的是一种情怀!常言道:“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我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又是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面前就应该主动站出来。一席话打动了妻子和女儿,她们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一定保证安全。
为了更规范地做好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医院决定把骨科一病区临时设置为隔离留观病房。我和另外5名医生护士组成一个梯队,于2月初正式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在隔离病房里,我们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要穿着隔离衣,戴着护目镜,全副武装地开展工作,一会儿功夫护目镜上就全是水汽,工作结束时脱下隔离衣,全身都已被汗水湿透。大家耐心地诊治患者,给患者带去温暖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从采集病史、生活安排、心理疏导、护理治疗到指导病人在隔离区的起居,都要和患者近距离接触,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但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在忘我地工作。团队领队崔功静副主任时刻关注着疫情,关注着每一个队员。骨科护士长赵杰,像一个和蔼可亲的大管家,早来晚走,每天到岗,事无巨细、有条不紊地组织大家工作。王金露护士家住平谷,一周都不能回家,远离丈夫和儿子,默默地舍小家为大家,并在火线写了入党申请书,让我这个老党员动容。
大疫无情人有情,虽然身处一线,但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领导、同事、家人们时时刻刻在牵挂关心着我们。戴天然院长、母林华书记等领导和同事时刻挂念着冲在一线的同志们,送来各种慰问品和关心问候,信息处、行政保障处、护理部、医务处、食堂等部门作为我们一线医务人员的坚强后盾,让我们时刻体会到温暖。我所在科室的蒋初明主任、护士长和大家每天都在挂念着我,联系着我,给予我鼓励与信心。相信只要我们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役。
今天是元宵节,食堂师傅送来了热乎乎的汤圆,心里暖洋洋的,突然我耳边响起了一句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我们每个人该为国家做点什么?还是那句最普通的话:“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给国家添乱就是善良”。我和我同事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实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内心是充实和快乐的。
守土一方是我们的职责和情怀,作为航天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守护着数万航天职工家属和周边百姓的健康,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愿不辱使命,砥砺前行!
(神经内科 雒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