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 科室一览 >> 骨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打赢骨科病区保卫战

发布时间:2020-03-10 12:08:20 来源:骨科 作者:宋清


新冠病毒疫情发展至今,已将近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涌现出了无数奋战在疫情一线的白衣英雄,他们的勇敢令我们钦佩,他们的离去令我们悲痛。在缅怀他们的同时,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早出晚归,日夜坚守,虽无缘奔赴前线,但他们从未懈怠,奋战在临床一线,守护每一位住院患者。他们立志实现疫情期间病区“零感染”,打响了“骨科病区保卫战”。

春节前期,疫情的号角吹响,总医院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1月23 日,总医院召开疫情沟通会,戴天然院长和领导班子果断决定,将三号住院骨科一病区作为隔离病房备选地址。骨科赵文主任接到通知后,积极配合医院工作,立即成立骨科疫情防控管理小组,由赵文主任担任组长,并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下一步工作。随后,赵文主任带领护士长及科室人员对隔离病房的所有房间、物品进行清理、封存,尽可能减少病房改造带来的损失。在确保隔离病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逐一排查改造病区可能存在的隐患。

3.1.png

洗手池、下水道、天花板、排风口,弯腰俯瞰、登高爬低,赵文主任亲自检查每一个改造的细节。据报道,在确诊患者排泄物中发现活病毒,以及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在发现隔离病房中5个排风孔、10个下水道以及电梯等待区与隔离病房污染区存在安全隐患时,赵文主任第一时间联系院感办李锋主任、行保处张文处长和电工班师傅反映情况。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时间紧,任务重,改造当日,戴天然院长带领王钢副院长、于广文副院长及医务处、院感处、护理部、行保处等各部门主任亲临现场,参与紧急的病区改造工程。在隔离病房建成后,骨科大力配合总医院的工作,积极提供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等急救仪器设备、物品的使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2.png

骨科有两个病区,分别位于三号住院楼一层、二层。在一层病区改造为隔离病房后,二层病区无疑处于相对危险的环境。在确保一层病区各项工作完善之后,赵文主任立即带领宋清护士长对二病区进行全面排查。防护疫情最有效的措施便是通风,赵文主任当机立断,决定将骨科二病区各个通道棉帘全部摘除,保持病区持续通风换气。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竖井内被一些杂物填盖,赵文主任带领宋清护士长对10个竖井一一进行灌水试验,发现倒入竖井的水顺势漏至一层;同时还查出病区内各洗手池下水管没有返水弯并且下水管与地漏存在很大缝隙,16处暖气管道与一层隔离病房相通……发现问题后,赵文主任及时与行保处联系,在张文处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宋清护士长带领行保处赵师傅对存在问题的管道、竖井给予一一清理、封堵。对存在不便封堵的地漏和下水孔,彭海洲主任自有妙招,他带领科室人员用塑料袋、手套内灌水等方法逐个封堵。针对目前的环境,考虑到水泥灌封竖井可能存在裂缝,第二天宋清护士长对10个竖井又进行了二次排查,对各暖气管道、下水管、地漏再次排查,确保万无一失。考虑到一病区西半病区为隔离病房污染区,为保证二病区患者相对安全,与家属沟通后,宋清护士长带领科室人员将西半病区患者全部挪至东半病区。

3.3.png

为将总医院下发的各项文件内容、管理措施贯彻落实到位,在科室疫情防控管理小组的商讨下,建立了“骨科疫情防控学习管理”微信群,要求全员置顶,用于下发接收疫情防控重要通知,学习相关文件内容。科室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5:00准时召开视频交接班,要求群体医生及当班护士必须参加,向赵文主任汇报当日病区及门诊患者情况;强调学习每日总医院下发的重要文件,并将各项文件重点总结归纳,编订考试题,对全员进行考核。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设立“疫情防控专管员”,负责对出入病区人员、病区医护人员、保洁人员、陪护人员每日监测体温并记录;负责病区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一日四次消毒;负责医护休息室、办公区、医护白衣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病区门口放置含氯消毒液地垫,每日消毒更换,尽可能将交叉感染风险降至最低。

3.4.jpg

“老人刚做完手术,我进去看看怎么了,为什么不让进?”一位患者家属在病区门口愤怒地质问护士。“叔叔您好!我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但爷爷刚做完手术第二天,身体比较虚弱,抵抗力下降,现在疫情这么严峻,为了老人的健康安全,我们不能让您进去。您放心,我们会好好照顾爷爷,如果有需要我们会及随时联系您。爷爷现在恢复得很好,刚才还跟我开玩笑呢。如果您实在不放心,也可以通过视频跟他沟通。”就这样,患者家属从最初的不理解、愤怒,渐渐语气平和下来,对科室的严格管理表示了认可与称赞,他说,我理解,医护人员是在为患者负责任。最后,在再三表示感谢后,患者家属带着微笑离开病区。某医院发生病房交叉感染,多名患者、医护人员、陪护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消息传出,骨科第一时间响应总医院号召,由限制探视改为禁止探视,并严令执行。

在病区西门电梯等待区建立术前谈话区、医患家属沟通区,要求医生与患者家属谈话前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设立“一米线”安全距离。

“谢谢您,宋护士长,您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这是一位陪护阿姨发给宋清护士长的信息。对于病区疫情防控期间另外两个不可忽视的群体:陪护人员和保洁人员,在赵文主任的指导下,宋清护士长亲自为陪护人员、保洁人员培训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指导七步洗手的要点、出入病室及看护患者时的注意事项,并签署《骨科陪护人员承诺书》。发现陪护人员口罩紧缺,不能做到每日更换一个,科室专门设护理人员为其口罩进行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安排他们每周“洗澡“两次。因限制外出,给陪护人员的日常生活带来些许不便。建立“骨科陪护群”,每日宣传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防护措施,关心他们的工作情况。通过微信群,除了关注大家的工作情况外,宋清护士长还时常关心大家工作中的困难,并及时给予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对保洁员,在消毒液的配制方法、病区地面、病室桌面、病床、洗手池、卫生间的消毒要求上,宋清护士长都一一给予指导,确保消毒到位,擦拭到位。

3.5.jpg

3.6.jpg

面对每日几百例、上千例确诊病例,面对上下班路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他们无所畏惧,他们依然坚守。为保证医护人员安全,骨科疫情防控小组经讨论决定,采取错峰上下班。每日清晨6:00,天微微亮,小荆护士便走出家门,坐上当日首班公交车到达单位,洗手换工服,开始一天忙碌而又紧张的工作。

3.7.jpg

“阿姨,我帮您翻个身,扫扫床。”

“叔叔,今天感觉怎么样?昨晚睡的好不好?”

“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如有需要,请您随时按铃叫我。”

一句句轻声的问候,一声声关切的话语,每日都在这里上演。

“吴大夫,23床心前区不适,您看一下。”

“吴大夫,急诊有一高处坠落伤的病人,需要紧急会诊。”

3.8.jpg

接到通知,吴大夫放下手里的筷子直奔现场,放在桌子上的饭,已经热了三次,他都没来得及吃。在大家都关注武汉疫情时,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却从未停下脚步。

疫情期间,在赵文主任的带领下,科室疫情防控管理小组针对总医院下发的各项文件逐一研读,制定各项切实可行的措施,骨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响应,上下一盘棋。

3.9.png

严密的防控措施如若未落到实处,等同无用。因此,根据病区五大人群制定《骨科疫情期间每日自查表》,由疫情防控管理小组成员每日排查;制定《骨科医护人员每日健康学习报表》,针对医护人员每日健康状况、文件学习情况、每日门诊、病房有无特殊情况的上报给予实时管控。依据总医院下发的《环境消毒规范》,制定《骨科每日环境消毒登记表》、《骨科陪护人员口罩消毒登记表》,将各项消毒措施落实到位。为严格管控应急物资使用,科室制定《骨科医护人员口罩使用登记表》,在班人员每日仅可领取2个并签字;制定《骨科消毒物品使用登记表》,并将物品存放柜上锁,钥匙专人管理,每使用1瓶登记,班班交接,避免遗失。在电工班师傅的大力协助下,病区安装摄像装置,24小时监督病区各项防控工作监督是否落实到位,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可随时查看病区人员的执行情况,真正将整个病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严”、“谨”、“细”、“实”。

3.10.jpg

经过前期各阶段的统筹部署、措施落实、监管到位,骨科目前已形成基本完善的防控机制。但疫情尚未结束,我们仍需高度警惕。相信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科主任的周密部署下,骨科定能打赢这场病区保卫战!

(骨科 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