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疫情中妇儿联合党支部系列宣传(二)
——记北京航天总医院妇产科
疫情下的妇产科门诊
从未想过,庚子年会以这样的方式打开,一边传来武汉封城的消息,一边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也随之下发,病毒来势汹汹,又赶上春节假期,值班人员减少,妇产科门诊事关孕产妇生命安全,不容轻视。
王主任出门诊
康主任出门诊
妇产科门诊作为妇产科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急诊不能停,孕妇产检不能停。疫情之下,怎样保证我院建档孕产妇的安全,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门诊的班组长赵大夫和护理组长高红是最先行动起来的,她们第一时间向大家传达了相关文件,结合妇产科门诊的特点,调整班次,准备物品,并建立起相关的制度和记录本,要求大家注意自身安全,把防护和消毒隔离放在首位。
班组长赵大夫
班组长高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妇产科门诊是整个医院就诊病人最多的门诊,最多日达到100多人。妇产科门诊的娘子军互相帮助,互相提醒,齐心协力,从不退缩。做好每天的消毒工作,接好每天几十个的咨询电话,对无法按时产检的产妇,打电话随访,及时进行妇幼二期录入工作,重点关注高危孕产妇,保证不漏过一个孕妇。还在院感办和医务处的帮助下,建立产科隔离诊室及相关制度。疫情以来,互相陪伴一起度过这些艰难日子的她们,对工作与责任的坚持与担当感受倍加深刻。
张大夫年前就买好了回内蒙老家的车票,想春节假期回去看望80多岁的老母亲。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退了票,取消了假期,留守北京,表示随时可以加班。值班的每一天,她都是第一个到岗,提前准备好用品,指导我们防护穿戴。看到清洁阿姨没有防护帽子,她把自己的帽子送给了她。快人快语的她做起事来干脆利落,毫不含糊,对我们也颇多照顾。这是一位有着侠义心肠的大夫,是一位有着几十年丰富从医经验的老大夫,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老张。
抗疫的身影里,怎么少得了共产党员。张艳婷是我们门诊的明星大夫,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只要她上班,诊室门口总有人在排队,她的专家门诊一号难求。这次疫情里,她把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体现在了行动上,热情的服务,精湛的技术早就为她赢得了病人的心。一天,一个孕妇跟我说,连着三天来医院了,我以为她的产检结果出了什么问题,询问一番后才知道另有隐情。她说我一定要找张艳婷大夫给我产检,头两天没等到张大夫,今天我终于等到她了,找她看我放心。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冒着风险来医院,这样的孕妇,无疑是小张大夫的铁粉了。希望她孕期顺顺利利,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另一位共产党员小谷医生,是门诊年龄最小的医生,同时也是一位二胎妈妈。刚休完产假的她还在哺乳期,5个多月的宝宝离不开妈妈的奶,可因为门诊的工作忙,经常不能按时回家喂奶。那一天,等不到她下班,家里人只好把宝宝带到医院,小谷医生匆匆到车里给孩子喂完奶,又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样的事情,作为医护人员,不会被当事者记在心里,因为这都不是事。
早春的北京纷纷扬扬下了好几场雪,雪景很美,却因为疫情少了些往日的欢喜。门诊的医护们都无法松懈,大家各司其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不能放松警惕。在这个特殊时期,医护人员上了太多的热搜,穿上了白大褂,就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比如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的李教员,因为担心下雪影响自己来医院上班,提前一天住到了单位,一个人住在了诊室,一包方便面就是晚餐。
明年也要退休的王教员,别看是两个孩子的奶奶,干起活来灵活如年轻人。
崔岩的婆婆重病住在本院外科病房,她只能利用下班时间去看望老人,就这样,下班后坚持做诊室消毒工作。
崔益华主管高危孕产妇的随访,最多的一天,她打了100多个电话,随访孕妇的情况,满满地记在了随访记录本上。
大米护士听说需要加班,她第一个报名,她说她住的近,来医院方便。
管婷的二宝刚好一岁,她爱人也是值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警察,一走就是半个月,她一个人带俩孩子,值班也没有落下一天,这个机灵鬼,在分诊时认真及时筛查发热病人,导诊到发热门诊,把好了门诊发热筛查的第一关。
曾经在03年参加过非典的护士陈雪平。
随着返京人员的增加,北京的疫情防控也进入了新的高度,医院与妇产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门诊娘子军们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与疫魔作斗争,她们是医护人员,也是普普通通大众中的一员,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愿早日战胜疫情,愿盛世安好,共待花开!
妇产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