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星夜驰援 紧急集合——北京航天总医院驻点顺义隔离点工作纪实
2022年伊始,北京市丰台区部分地区出现本土阳性病例,在冬奥会即将召开之际的关键时刻,作为北京市丰台区的大型三级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全体医护人员早早做好了充分的应急准备,先后多次派遣医疗队参加全区核酸检测工作。1月30日春节假期前夕,医院接到丰台区卫健委的紧急任务,立即派遣医疗小组进驻顺义某集中隔离点进行医疗保障工作。疫情防控就是集结号,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部署下,三小时以内,一支以各个学科精兵强将组成的医疗组迅速成立并赶赴顺义隔离点工作。
医疗组由内科联合党支部书记谷去非任组长,成员有麻醉科罗衍京、药剂科李艳阳和杜钰、内分泌科董雪洁、呼吸内科庞鲁雨、妇产科王如意、肾内科黄影、心内一科赵晓彤和消化内科张晶,接到任务后,他们果断放弃了春节假期的休息,带着院领导和全体职工的期许和家人的支持,于除夕前夜进驻隔离点。培训三小时后迅速分工,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了隔离点的工作。当夜,医务人员立即进入“战时”状态,经过10个小时的连夜工作,对隔离点连夜接收的在观密接人员进行了摸排,接收密接人员256人,摸排后迅速进行了第一轮核酸检测。初步的工作完成后,在凌晨六点,医务人员才脱下了防护服,汗水浸湿了衣服,面颊在防护服和口罩的隔绝下变得绯红,在进行了短暂两个小时休整之后,再次投入到了第二天的工作中去。
医护人员中,由谷去非兼任组长,麻醉科罗衍京、药剂科李艳阳任组员的健康监测组是隔离点的核心团队,不仅要高质量完成防疫保障任务,还要指挥、指导、监督酒店及安保人员共同完成隔离人员转运、信息管理、数据上传、健康监测、生活保障、转诊就医、心理健康、医疗物资管理工作以及负责全体工作人员的健康保障、核酸采集,并接受市区两级甚至国家卫健委的严格督导检查。繁重的工作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需要全体人员的密切配合,对我们因疫情而集结的医护们是个巨大的挑战,但航天医护团队团结一心、踏实敬业,拧成一股绳,发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航天精神,每一位成员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内分泌科董雪洁和心内一科赵晓彤兼任组长,呼吸内科庞鲁雨、妇产科王如意、肾内科黄影、药剂科杜钰、消化内科张晶任组员的防控消毒组对200余名密接人员和隔离区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复一日的鼻咽拭子核酸采样及环境采样,并且担任督导消杀的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后还要对所有隔离人员进行日常健康监测,在隔离人员出现身体不适时第一时间进行诊疗,发现隔离人员所有潜在的疾病风险,她们配合默契,相互补位,任务调度井井有条,为整体保障任务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驻隔离点期间共采集留观人员鼻咽拭子2597件、留观人员环境样本501件、工作人员咽拭子505件,隔离点其他环境样本7件。
在保障过程中,每名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时时刻刻牵动着航天总医院医护团队的心,保障全体隔离人员的健康是同志们的职责和使命。一名密接人员患硬化性横纹肌肉瘤,系PICC置管术后,正在化疗,每日进食极少,睡眠极差,2月3日生命体征突然不平稳,并且PICC置管需要换药。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一边利用现有条件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治和安慰,同时立即联系定点医院,当日转至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行PICC置管换药,并行血常规生化等检查,治疗平稳后转回隔离点。2月18日,另外一名密接人员晨起喝水左侧嘴角无力、面部肿胀伴视物模糊,医疗组迅速进行神经查体,考虑急性脑梗死或面神经炎可能,当日立即联系顺义区医院、120急救中心,转至顺义区医院住院治疗。在近一个月隔离点支援期间,医务组枕戈待旦,兢兢业业,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为保障隔离人员的生命健康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北京航天总医院医护人员努力抗击疫情,除夕之夜,不畏艰苦,众志成城,勇往直前,为首都人民的生命健康铸造起坚实的保障。在工作中,再一次发扬航天精神,展现航天速度和白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战疫”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