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北京航天总医院隔离病区战“疫”特写
通宵达旦 筑起防疫屏障
“好,那就按照方案,各部门开始执行。”2022年2月23日,凌晨六点半,北京初春的天已微亮,总医院会议室整夜灯火通明。这是总医院二号楼闭环管理前一夜,医院领导班子和相关职能科室的通宵紧急会议现场。
2月22日,北京通报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月21日上午,该患者曾短暂到访总医院二号楼一层。总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会议,迅速成立以戴天然院长和母林华书记任组长的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控消毒组、健康观察组、医疗保障组、信息联络组、行政保障组、物资保障组、舆情监控组与人文关怀组八个工作小组。各小组在分管院领导的带领下,相互配合,各流程紧密衔接,确保应对高效。
总医院按照卫健委及疾控中心疫情防控要求,将二号楼紧急设置为临时隔离区,并制定隔离区管理工作方案,实行全封闭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科主任明确细化责任,确保落实各项工作。同时,全院人员核酸检测也迅疾启动开展。
疫情出现后,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丰台区副区长薄澜、丰台卫健委主任刘婉莹等领导和专家先后多次亲临总医院现场指导防控工作,并对总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
最强合力 精准落实方案
紧急防控任务,是考验,更是检阅。在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研究院的关怀下,在医院党委、行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全院职工上下一心,发挥出强大的合力。院感防控、医疗服务、后勤保障尽心竭力,“病人餐怎么送、采样物资如何及时补充、消杀一定要到位、防控要规范严密、病区危重病人要关心、各类人群心理疏导要做好、职工休息保障要周全……”情况虽紧急,但大家临危不惧,目标清晰。
各职能部门闻令而动,通力合作。安全保障处和能力提升处对现有病区进行紧急改造,设立临时隔离病区,院感办公室严格按照传染病房要求划分为三区两通道,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第一时间按照疾控部门的要求开展环境及全员核酸采样工作。信息处迅速开设多个端口,配合疾控部门通宵调取监控,协查锁定密接人员完整活动轨迹。“幕后英雄”检验科更是加足马力,全力完成多次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常态下,陪护人员的用餐问题自行解决,目前陪护人员每天也由总医院统一配餐,食堂管理办公室全力以赴,保障餐食及时配送。
总医院党委持续发挥领导作用,统筹党支部、工会与科室各方力量,做好餐饮生活物资保障,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全方位回应患者与员工关切,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建立职工关爱群和患者沟通群,通过视频、文字、语音和大家交流,随时掌握大家的思想、心理动态和情绪变化,并邀请北京大学心理专家进行线上心理辅导,做到关爱全覆盖。
总医院严格落实相关楼宇封控管理规定,二号住院楼为封控区,实行全封闭管理;考虑到血透患者需定期进行治疗,故将二号楼作为血透患者集中隔离点,单人单间入住。目前,总医院已完成3次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环境点位313个,封闭管理人员连续多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除二号楼外,门诊、急诊及其他病区正常开诊,诊疗秩序平稳正常。
最齐人心 携手共克时艰
二号楼封控区内25位透析患者多数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其中包括心脏术后、便血、大面积压疮等7位重症患者,每天病情都有不小的波动。
肾内科王主任和白护士长坚守隔离区岗位,带领16名医护人员严格落实防护措施,为封控区每名住院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做好每日体温及症状监测,询问健康状况,做好隔离区内人员的接收、转移及健康管理;在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的基础上,依据危重程度分类管理,优化医疗救治方案,继续做好封控区患者的透析、会诊及紧急预案、医疗转诊和救治等工作,并及时对发热病患进行筛查排查,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严格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护人员每隔一天要为25名患者透析,同时还承担着消杀、保洁、采集核酸、信息上报等工作。团队还要安抚患者和家属,每天收集患者意见建议,做好思想工作、餐饮需求、生活用品购买及大量沟通协调工作。为了节省物资,大家采取了八小时工作制,从早上7:00防护服一穿上,不能吃饭不能喝水,更无法如厕,经常连轴转到晚上9:00 ,常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2月23日这一天是血液科张瑶的生日,她一个人已经提前一天在封控区默默地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消杀,整理病房,做好密接人员入住的一切准备……张瑶的家人和朋友本来打算为她好好庆祝一下生日,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计划。突发情况下的特殊生日,忙碌孤独的工作代替了热闹的庆祝,但家人和同事们通过手机送来了深情的祝福与问候,声声有情、字字有爱,让她为之感动。“这可能会是我最难忘的一个生日。”张瑶笑着说,她默默地许下生日愿望,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这不仅是她自己的愿望,更是全医院乃至全国人民的期盼。
“宝贝,妈妈最近要在医院和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一起打怪兽!等过些天我们打败怪兽之后,会奖励各种口味的棒棒糖,妈妈给你带回家呦。”护士长白丽娜和三岁的女儿视频时,虽然在笑着安慰孩子,但却忍不住哽咽了。本打算送三岁女儿春季入园,但妈妈不在身边,考虑到幼小的孩子心理生理适应的实际困难,工会办公室王宏霞主任与幼儿园方面沟通,决定等封控区工作结束后,在妈妈的陪伴下,再让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陈娣医生和宋颂护士家里都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小的都还不到三四岁,“特别特别想孩子,还没有离开过这么久,不过没关系,我们想孩子了都悄悄哭一会,哭完继续干活。”“每天给孩子下单一件小礼物,这样每天都能收到妈妈的快递,孩子就开心很多。”她们笑着说,大家靠着交流孩子的趣事、育儿心得、准备礼物缓解思念,彼此打气。在她们背后,有孩子的想念,有老人牵挂,也有爱人守候。
按规定,肾内金立新大夫可以居家隔离,但考虑到二号楼封控区医生紧缺,她收拾好衣物用品,主动从家来到医院,进入二号楼支援。神经内科医生陈湘、呼吸科护士陈新亚、骨科护士王瑶和泌尿外二科护士类延祥也主动请缨,前来支援。
高建琴大夫从22日开始,连续奋战一天一夜,护士谷晓丹胃疼、恶心,查血是典型的胃肠道细菌感染,王瑶头疼,都一直不肯休息,吃上药,穿上防护服,带病坚持工作。生病再加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面屏、口罩,更是煎熬,但是她们继续坚持着。最初病床都要由医护人员一张张抬进去,由于每天搬抬物品,类延祥腰疼、郭俊磊膝盖疼的老毛病又都犯了,所有人都劝对方赶快休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施玉琪、雪融、杨佳琛、张茂升、郭丹……18名优秀的医护人员,在总医院这个特殊的时期争先恐后,敬业勤恳,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多承担一点,同伴们可以少做一些,多休息一下。
“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希望所有人平安,希望所有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白丽娜在朋友圈写道:“虽然一条隔离带一堵隔离墙隔开了我们的人,但是隔不开我们的心,我们不是一个团队在战斗,而是航天总医院人一起在战斗!”
面对紧急考验,总医院瞻前布局,有效落实,广大干部职工召之能战,战之能胜。关键时刻,每一个人都主动挺在前、抢在先,还有更多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正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坚守,虽然是临时短期封控,但是总医院人的初心不“临时”、使命非“短期”,共同构筑起总医院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的坚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