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谈谈“冬病夏治”
炎热的夏季到了,从节气小暑到立秋,民间称为“伏夏”,老百姓也叫它“三伏天”,这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是最佳的防治时机,称为“冬病夏治”。其中,以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具体方法:可内服中成药,也可外敷药于穴位之上。内服药,以温肾壮阳为主,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百令胶囊(或金水宝胶囊)每日二次,每次4到6粒,连服一个月。外敷药可以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等药物,研细末后,用鲜姜捣汁调糊,分别摊在6块直径约5cm胶布上(药饼直径约3cm,),贴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或贴在双恻肺俞、百劳、膏肓等穴位上,以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感灼痛,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有温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
近年北京地区有的医院是自己配制的穴位贴,有的医院选用的是也现成的穴位贴,总体效果都很好。可根据病情轻重,每伏贴1次到3次,连续3年或更长,可有效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身体的过敏状态。通过这种“三伏贴”的治疗,很多人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
如果自己操作不便,可以就近到医院或社区中心找医师进行“冬病夏治”的治疗,对于无脾肾阳虚症状表现,但属功能低下者,于夏季选服桂附地黄丸、固本丸等药物,也能获得较好的保健效果。
如果方便请中医大夫根据您的体质以及具体情况,为您量身定制一个夏季调理的方案,您会更受益。
(中医科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