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 科室一览 >> 胸外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总医院胸外科成功完成两例支气管电磁导航肺结节活检术

发布时间:2020-01-08 13:37:06 来源:胸外科

近日,总医院胸外科成功完成两例支气管电磁导航肺结节活检术。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技术(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choscope,ENB),被形象地称为肺部的“GPS导航系统”,是现代电磁导航技术、虚拟支气管镜技术和三维CT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新一代肺及支气管检查系统。

ENB系统通过精准地定位病灶位置,应用电磁导航技术将顶弯式导管准确引导进入正确的支气管分支,从而到达12-14级支气管,最远可达胸膜下,也就是肺的最边缘。利用电磁导航技术,通过选用不同顶弯角度的导管,可直达肺部各个区域的病灶。该系统还兼容各种活检工具、置入器材及治疗探针,从而可对靶点病灶实施活检,染色,消融、植入等一系列操作。对于肺外周结节病灶的诊断率可达97%,而相应的气胸发生率则可低至3.2%(图一)。

本次胸外科经支气管电磁导航系统诊治的两例患者均为临床疑难肺结节患者,治疗方案难以抉择。患者一为左肺上叶结节样病变(图一),性质待定。患者青年时代曾罹患左侧结核性胸膜炎,目前遗留严重的胸膜腔粘连及胸膜钙化(图二)。若要手术切除结节,往往需要通过锐性分离的方式将钙化粘连的胸膜切除后方能开始手术。抛开肺结节切除不论,仅单纯的游离切除钙化的胸膜就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对肺组织损伤严重、术后恢复困难等问题。如若肺结节为良性,则有得不偿失的嫌疑;但如果因惧怕创伤而放弃手术,万一肺结节为恶性,则将贻误难得的根治机会。

患者二则为左右双侧肺结节(图三),右肺上叶病灶虽小但实性、位置较深,性质不明;左肺上叶结节则为空洞型病灶,不能除外特殊的大疱性肺癌可能。上述两个结节的位置均远离肺边缘,手术均需切除较多肺组织,无论先行哪侧手术,都有可能影响后续另一侧手术的实施,因此手术前需要明确病变的性质并选择严重侧病灶先接受手术治疗。然而上述两位患者的病灶均为远离脏层胸膜的周围性结节,常规的气管镜、EBUS乃至CT引导下穿刺均不能明确诊断且并发症概率高,而支气管电磁导航技术却是解决此类难题的利器。总医院胸外科陈应泰主任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建议患者先行支气管电磁导航肺结节活检术,待明确结节性质后,再决定是否手术以及先行哪一侧手术。

两位患者的活检过程安全顺利,对患者吸入麻醉后,经喉罩置入支气管镜,经电磁导航定位,准确将活检钳送至肺结节处,顺利取得病灶组织后送检,整个活检过程仅持续30分钟,活检结束患者立即苏醒并安返病房,即可下床活动,并无明显不适症状。最终病理结节提示患者一的结节病灶为肺腺癌;患者二右肺上叶结节为良性肿瘤。根据上述病理结果,两位患者均及时采取了正确的手术方式,并将取得良好的疗效与预后。

支气管电磁导航技术是目前肺结节与肺癌诊疗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利器,兼顾诊断与治疗。尤其适用于上述这样的疑难病例,以及希望能在术前尽可能明确病理诊断的肺部小结节患者。该项技术的开展,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规范的诊疗手段,将进一步提升航天总医院胸外科在肺结节与早期肺癌诊疗领域的知名度。 

截图20191202212006

图1:支气管电磁导航技术示意图 

微信图片_20191217193901_副本

图2:患者一左肺上叶结节

微信图片_20191217193917_副本

图3:患者一钙化粘连的胸膜 

微信图片_20191217193807_副本_副本

图4:患者二左右双侧肺内的病灶

微信截图_20200108133911.jpg

图5:两例患者术中操作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