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润心科普|立秋养生开启新篇章——顺时顺势去调养 药食同源护安康
立秋时节,暑热未消而秋意渐萌。《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早已明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此时天地之气由夏之“蕃秀”转向收敛肃降,万物渐入“收”的状态。中医养生,当顺应天时,以“收”为要,为冬之“藏”打下根基。
立秋后起居
收敛神气,早卧早起。《内经》教导:“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后宜逐渐调整作息,早睡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以舒展肺气。晨起可做些和缓运动,如八段锦、散步,助气血流通。此时早晚凉意初现,需注意适时增添衣物,尤其护好颈部与腹部,避免寒邪乘虚而入。
立秋后饮食
润燥养肺,药食同源。秋气通于肺,其性为燥。饮食原则当“少辛增酸”,减少辛辣发散(如姜、葱、辣椒),适当增加酸甘之品以生津润燥、收敛肺气。
秋梨润燥生津: 梨性凉味甘微酸,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是秋季“天生甘露饮”。可生食或炖煮,如“雪梨银耳羹”(梨1个、银耳10克、冰糖少许)清润滋养。
百合宁心安神: 百合甘微寒,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秋燥易扰心神,可用鲜百合炒西芹,或“百合莲子粥”(百合、莲子各20克,大米适量)安神润燥。
银耳滋阴养颜: 银耳被誉为“菌中明珠”,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简单煮成“冰糖银耳羹”,胶质丰富,口感润滑。
杏仁润肠益肺: 甜杏仁性平,润肺平喘、润肠通便。晨起几粒生嚼或打浆饮用皆宜(注:需用食用甜杏仁,非药用苦杏仁)。
立秋后情志
安宁内守,志闲心安。“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内经》强调秋季情志需保持安宁,收敛神气,减少思虑与急躁,以平和心态缓释秋季肃杀之气对身心的影响。可多接触自然,登高望远,开阔胸襟,亦可静坐、听舒缓音乐以静心。
立秋养生,是顺承天地收降之气的智慧开端。以《黄帝内经》为指引,起居有常,善用药食同源之品润养肺金,调摄情志安宁内守,便是为秋冬健康筑起坚实根基。顺应天时,涵养身心,安康之道,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