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爱的“疫”记】投稿——爱在平淡烟火里,情在细水长流中
爱在平淡烟火里,情在细水长流中
最近一段时间,占据各大新闻媒体头条的一定是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武汉天河机场一架架飞机降落,各地一批批白衣天使踏上征程,全国最厉害的四大王炸医院会师武汉......疫情以来,我们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振奋和激情,“战前请缨”“英雄出征”、“最美逆行”,一个个词语一句句誓言感动着我们的感动。事实证明:白衣天使,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今天我想说的,不是那些被各大媒体报道的英雄人物,而是那些忙碌在一线上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大书特书的事迹,他们是点点萤火,他们是无名的英雄。有了他们的脚踏实地,防疫的大量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按部就班的实施。他们的工作犹如涓涓细流的小溪,终将汇成大海的一滴!
我们所在的单位是北京航天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血液透析患者抵抗力弱,每周三到四次的往返医院导致暴露机会增加。透析室人员集中,而且是个开放治疗的大环境,因此当前的疫情形势依然很严峻。治疗的透析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隔离,极容易成为流动的传染源。而接触他们的医护则成为高危密切接触者。
7点不到,在血透中心门口,病人和家属自觉的排起了一米线长队,大家都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还有的患者帽子、口罩、防护镜、手套一应俱全,原来争着赶着要提前上机的老顽童们都不再提多余要求,在疫情面前他们懂的保护别人就是更好保护自己。为了减少人群聚集,我们从疫情开始就告知家属减少护送人员并且尽量固定。从1月23日开始,我中心取消了家属陪同探视,所有照护患者的工作由护士完成,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我们六点多就到达科室,穿戴好防护用具后开始了繁忙一天的工作。血液透析操作细节太多:设备自检、管路安装与预充、透析器湿化与排气、设定参数、设定治疗模式、内瘘血管的穿刺与维护、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与维护、体外循环的建立、双人核对、各项压力监测和各种报警的分析判断及解除,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处理......
除此之外,现阶段的我们还承担起透析患者的生活护理,原来家属的工作在这个特殊时期都换成护士来完成,脱鞋、更衣、铺床单,帮这个阿姨倒杯水,给那位叔叔掖掖被角;一会儿杨阿姨说要上厕所,我们急忙给她测血压,暂时下机,协助她入厕;一会儿李叔叔说心慌,小腿抽筋,我们又忙着给他测生命体征、回输液体、按摩小腿......刚开始也有病人不理解发脾气,后来就慢慢地变成了你们真辛苦,你们真是太好了!
吴主任从疫情开始至今,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春节也没有例外。想给他报加班,他说,没那个必要,要真是把这些年的加班都算上,我早就该退休了。46台透析机,就像是他的46个孩子,每天他6点就到达科里,和技师一起开机,所有机器都自检通过,所有的病人都顺利上机他才能舒一口气,因为每盏亮起来的绿灯就是一次生的希望。
由于抵抗力低,天气寒冷,梅阿姨出现了发热症状。透析两个小时左右,我们常规给患者做第二次体温测量,意外发现她的体温39℃。吴主任当机立断,马上让她结束透析,由家属陪同前往发热门诊排查。这时整个透析室充满紧张气氛,相邻床位的患者更是慌了神。吴主任一边稳住患者的情绪,一边让护士对床单位进行彻底消毒。医生们密切关注梅阿姨的血常规和肺部CT情况,结果出来后,吴主任亲自给专家组打电话确认,最终排除了新冠肺炎,只是常见的细菌性肺炎,至此大家才终于松了一口气。按流程梅阿姨应该到呼吸科病房住院治疗,但是她却不愿意,她说我就相信吴主任,吴主任对我的病情最了解,我想去肾内科。考虑到患者还要继续透析的实际情况,吴主任力排众议,把她安排进肾内科一个单独的病房,叮嘱医生护士密切观察,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肺部CT。面对发热的梅阿姨,我们没有嫌弃她,更没有抛弃她!吴主任把她安排在单独房间进行透析,看着渐渐好转的肺部CT影像,大家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吴主任日复一日的辛劳工作,很多患者看了不忍心,关心地说让主任注意身体,好好休息,主任操着他那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笑呵呵地说;“这个时候,我得保证你们一个都不能少啊!”他一边说着,一边向病房深处走去。望着主任的背影,几撮灰白的发丝从蓝色帽子边上呲出来,原本坚挺的后背有些弯了,但他的脚步依然那么铿锵有力。
雷主任也是加班加点,每天早早的来到科室,在门口帮患者和家属测体温,发放号牌,协助患者维持排队秩序。她关切的询问每位患者,“老张昨晚睡得好不好,血压还高吗?”,“老高最近体重长得有点多啊,有没有更换衣服啊?”,“老李最近家里没人出远门吧,特殊时期可要注意防护啊!”。简短朴实的言语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
患者王勇今天又没来透析,这是他连着第二次请假,说是身体不舒服不想动,今天距离他最近一次透析已经5天了,长时间不透析极易引发心衰和高钾血症。雷主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马给他打电话,嘱咐他今天一定要来,而且要家属陪同一起过来。王勇到达血透室,医生护士立马围过来,把他扶上床后,测量生命体征心率32次/分,血压118/55mmHg,立即穿刺引血,采取血标本,上机,开始透析。医生护士严密观察着王勇,每十分钟监测一次心率和血压。不一会儿血结果出来了,危急值回报钾6.59mol/L。两个小时以后,他的心率慢慢回升至72次/分,自我感觉也舒服多了。王勇含着泪说:“谢谢你们又救了我一命!”雷主任说:“好好休息,愿你们平安来平安回!
患者王双来透析过程中突发意识模糊、肢体活动不利,血糖2.6mmol/L,张艳玲医生立即组织抢救,在没有家属、没人交费的情况下,医护密切配合,使患者转危为安。医院保安张国立在非工作时间协助患者做检查、转运,最后患者以“硬膜下出血”进行下一步治疗。
疫情期间,医生们的工作量也骤然加大,她们登记患者的住址,反复询问最近去向和症状,介绍疫情,联系药房保证患者临采药品供应。张艳玲医生已经多年没回家过过春节,今年好不容易能回家的她得知疫情,立马改签车票,早早返回岗位;金立新医生暂停在海淀医院进修返回科室支援,他的爱人泌尿外二科侯广涛医生在隔离病房轮值,为了能心无旁骛的参加战斗,他们毅然把5岁的女儿送回了河北姥姥家;周健楠医生也把孩子送到海南全身心投入工作;就连刚分配进科室的苏建清医生也不辞辛苦,跟大家一起努力奋斗。
护士长在大年初五去了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执行医疗保障任务,正值疫情期间,基地的任务也非常繁重,但护士长一直心系在工作岗位上的我们,每天在微信群询问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医院医疗防护物品紧缺,我们为了不给院里添麻烦,大家自行购买了防护镜、一次性雨衣等物品,护士长得知后立即转来1000元钱,给大家购买防护用品和食物,用实际行动支援着我们。
护士长不在,林老师临危受命担任代理护士长。她和两位主任共同协商制定血透室新冠预防措施、应急预案、关于疫情防控的血透患者及家属告知书等等。满满的流程,应急预案,各种告知都是血透室医护人员保护患者的铜墙铁壁。她组织全员进行新冠病毒感染知识培训,每日工作人员体温监测,她奔跑于病房和各职能科室之间,协调清点物资,统筹安排工作。她一遍遍地叮嘱我们严格执行操作流程,严格手卫生,一遍遍的检查病房里各处的消毒,不放过每一个小细节。无论疫情多严重,我们都不会退缩,只因为生命的重托!
我们血透中心承担着185名患者的透析任务,每日门诊透析量高达90-100 人次,护理任务重,护理人员紧缺。此种情况下,我们科仍派出一名护士(闫慧慧)支援发热门诊工作。发热门诊一个班次6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不能上厕所,这6小时下来,密闭的防护口罩里满是水汽,已分不清是口水还是汗水,后背上的衣物也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个班结束后摘掉口罩和护目镜,脸上的压痕久久不能散去,看着镜子里的狼狈模样,她却觉得这才是青春里最美好的样子。
前几天,护士韩媛得了麦粒肿,左眼红肿严重,一度肿胀到睁不开。林老师问她要不要休息几天,她知道科里人员紧缺,拒绝了林老师的好意。新冠病毒本就可以通过粘膜接触传播,她带着厚厚的防护镜,一边小心的防护着,一边为患者开始治疗。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鼠年以眼角的麦粒肿开始,感谢大家的关爱,我们一起努力,打倒病毒。
护士师玉琦家的宝宝叫赛赛,赛赛今年三岁,为了更安心的投入工作,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师玉琪把宝宝送回河北姥姥家,赛赛已经有二十几天没见到妈妈了。赛赛说:“妈妈,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虽然你每天都跟我视频,但是我想跟你抱抱,我都快忘了你身上的味道了。”瞬间泪目有没有.....
去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几名小护士,她们所挣得工资除去房租和吃食外所剩无几,但是面对着突发的疫情和繁重的工作,她们仍然没有抱怨,没有退缩。史嘉琪是去年刚刚加入到我们血透的新成员,个子不高,瘦瘦的,我们平时都开玩笑让她多吃点肉,不然抵抗力低容易中招。前几天,她突然感冒了,体温37.9℃,这一下她可慌了神。跟科里汇报体温的同时,她急忙去发热门诊排查,验血、做CT,因为她知道大家都在为她悬着心,她一旦真有事,全科三十几名同事,将近二百名患者,再加上家属,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都将面临着被隔离。所幸有惊无险,她只是病毒性感冒,林老师给她安排休息,嘱咐她养好身体再来上班。没过两天,她欢蹦乱跳地返回工作岗位。林老师说:“姐妹们,咱们一个都不能少,等护士长回来,我要完完整整地把你们交还给护士长!”。
在严峻的疫情当前,在医院各个科室病患减员的大环境下,我们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周六天超负荷运转, 在这个春节10天的假期里,血透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共加班11650个小时。这不单单是一个数字,这凝聚着我们全体血透人的辛劳和汗水,每天近百名患者的治疗,每月两千多次的工作量,我想说:我们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我们尽力了!!!
疫情以来戴天然院长一直关注着血透中心动态,亲自多次为我们作指示,指导工作。得知我们防护物资紧缺,第一时间紧急调配物资,克服困难,很快把防护用品送到我们手上。戴天然院长、母林华书记、曾碧翔副院长、王刚副院长等院领导亲临一线慰问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戴院长对血透室下一步的防疫工作作出指示,最后他叮嘱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做好防护,争取早日看到抗疫胜利的曙光!”朴实的话语让我们倍感关心和温暖。我们一定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用我们的热血和汗水、甚至健康和生命,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防控战!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倾我爱心汇集成中国力量,
此时已莺飞草长,
爱的人正在路上。
国难当头,让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贡献出青春和汗水,舍小家为大家,共赴时艰。因为我们相信:
冬将尽,
春可期;
愿山河无恙,
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