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总医院多学科联合运用ECMO技术救治爆发性心肌炎患者
近日,一名47岁女性患者因爆发性心肌炎命悬一线,在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内一科、重症医学科、功能检查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70多个小时的全力救治,北京航天总医院ECMO团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此例ECMO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总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技术上的新突破。
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体现医院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ECMO可替代人体肺脏的换气和氧合功能、心脏泵血功能,让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身体各处,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10月11日,某患者因胸闷气短、心肌酶高等系列症状被心内一科收治,甘丰主任初步考虑患者为“爆发性心肌炎”。11日晚,心内一科为患者配备呼吸机,但患者心肌酶持续升高,病情恶化,被转入重症医学科。
据了解,爆发性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诱发,是一种以心肌组织严重水肿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起病隐匿,恶化迅速,患者很快会出现顽固性休克或致死性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且以猝死为主。
10多个小时的全力救治并没有让病情得以控制。患者情况持续恶化,心肌酶、乳酸持续升高,无尿,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难以维系,器官功能衰竭征象逐渐显现,生命危在旦夕。
重症医学科孙亚萍主任迅速组织心脏大血管外科赵忠主任、心内一科甘丰主任等专家对患者的病情和抢救措施进行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启动ECMO!
明确ECMO治疗、细化治疗流程和步骤、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预判和预防……专家们再次反复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实施ECMO治疗。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ECMO团队高扬与刘新宾两位专家凭借娴熟的技术,在重症医学科、心内一科与功能检查科的协助下完成治疗。
ECMO上机容易,治疗难。24小时都需要ECMO团队成员一直坚守,监控、评估患者的心脏恢复状况,采取有效的镇静镇痛、抗凝治疗、预防感染、治疗原发病、早期康复治疗、营养支持等手段,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随着ECMO“代班成功”,患者的血压、心率、氧合、转氨酶、肌酐、乳酸值等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尿量增加至正常。10月15日,患者顺利撤下ECMO,19日拔除呼吸机,20日转回心内科加护病房。
在医学界,ECMO是重症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抢救利器,堪称重症救治的终极利器,它能减轻心脏负荷,使心肌得到休息,改善心脏血流动力,为受损心肌细胞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ECMO抢救技术可广泛适用于急诊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等科室,能极大提高心源性休克、猝死、重症肺炎、羊水栓塞等危急重症的抢救率。在提供治疗机会同时,ECMO技术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可提高猝死患者的抢救率,带动多科室对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为探寻患者原发疾病赢得更多的时间,提升疑难杂症治疗经验值。
目前,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ECMO技术团队已成功开展20余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 ECMO治疗在总医院进一步全面推广。此次救治凶险的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从救治到管理,各学科通力合作,不仅彰显了总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也展现了开创新技术、实现新突破的发展劲头。下一步,总医院将继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各类疾病的救治能力,为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