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北京航天总医院医务人员驰援朝阳疾控抗疫纪实

发布时间:2022-04-11 09:19:41 来源:医务处 作者:谭宇欣

2022年以来,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冬奥会刚刚结束,夜以继日的战疫人还没来得及休息,北京的新一轮疫情又牵动起了每一个人的心。朝阳区接连出现确诊病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丰台区组织辖区内多家卫生单位迅速组成小分队,紧急驰援朝阳区。

微信图片_20220411091330.jpg

北京航天总医院接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要求支援朝阳区流调工作的任务后,火速集结应急流调队伍,医务处谭宇欣和预防保健处陈思思组队驰援朝阳。出发前,医务处处长姚红燕为队员们送行,叮嘱大家注意防护,保持总医院优秀传统,发扬航天精神。

微信图片_20220411091333.jpg

医务处谭宇欣多次参加疫苗保障和核酸采样任务,去年在北京市如火如荼地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构建全民免疫屏障的关键时刻,被借调到丰台区负责疫苗管理工作,她披星戴月地穿梭在城市中,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年底丰台区西郊冷库疫情突发,她又投身于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带着还未消退的疲惫,她又加入了朝阳区疾控中心这一新的抗疫阵地。

微信图片_20220411091335.jpg

预防保健处陈思思在医院负责疫情上报工作。接到出征命令,她简单收拾了一下行囊,准备踏上征程。临行前,匆匆地和年仅三岁的孩子说了一句:“妈妈不在家,你要乖乖的吃饭睡觉哦!”孩子渴盼地问道:“妈妈,你今天还回家吗?”,她沉默了,看着孩子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她只能安慰道:“现在妈妈要去打怪兽了,等怪兽被打败了,就可以带宝宝出门玩啦!”做妈妈的何曾不想陪伴孩子每个成长的点点滴滴,但是疫情当前,大爱无疆,只有义无反顾!

微信图片_20220411091337.jpg

3月16日,刚刚抵达目的地,得知中心正在开展流调,两人连同9名来自丰台区其他医疗机构的同伴,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流调”就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疫情控制的关键。新冠病毒看不见、摸不着,病毒从哪里来?会藏在哪里?这些都需要流调队员细致地“侦查”,从纷杂的线索中梳理出完整的传播链条,清晰复原患者活动轨迹,划定其活动场所,及时、全面寻找到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下一步人员的隔离观察、场所消毒提供重要依据,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支撑。

面对每一名感染者、密接与次密接,流调人员会首先询问其活动轨迹,再到其活动过的场所现场调取监控,结合消费支付记录等,让活动轨迹形成闭环。“每一分每一秒做了什么,都不能有空档。”同时,相关人员会被及时转入隔离点做核酸检测采样,涉及到的场所也会进行终末消毒。

第一次外出执行任务的两人在朝阳疾控领队的带领下,深夜十点出发,前往某确诊病例到访过的大厦开展流调取样,到达后穿上防护服,带上采样管、条码、纸笔、消毒液,对病例可能接触到的台阶、扶手、仓库门把手、箱子等进行环境采样,组长则对密接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询问,调取大厦监控录像,逐帧逐秒查看,为确保万无一失,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密接人员。黑洞洞的大厦只能靠手电筒照明,夜晚气温骤降,寒风凛冽,几乎冻到失温,大家依旧咬牙坚持,组内分工明确,团队协作,没有人喊苦喊累,终于在凌晨两点完成任务,返回朝阳疾控中心,把标本送到实验室。而此时,楼内灯火通明,办公室里仍然是不绝于耳的电话声、纸笔声、键盘敲击声……这只是迎战疫情普普通通的一个工作日,每一个人都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冒着与新冠病毒密切接触的风险,奋力战斗在抗疫一线。

第二天,她们正式加入朝阳流调队,开展流调、核酸采样、信息收集录取等工作,24小时待命。

微信图片_20220411091339.jpg

3月22日,陈思思与朝阳疾控前往朝阳医院发热门诊对阳性病例进行采样流调等工作,作为一名新人,她严格要求自己,向朝阳疾控的老师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里,为阳性病人进行了鼻拭子进行采样,同时对阳性病人碰触过的地方进行了十个点位的采样,包括桌椅、病床、厕所等,对病人近日活动轨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谭宇欣和朝阳疾控及相关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出发前往某确诊病例病例逛街停留4小时的大型商场。两人先前往已确定病例用餐过的餐厅,由于餐厅进食需要摘下口罩,属于高危筛查区域,因此他们来来回回看了数遍餐厅监控,下载好监控和餐厅的消费记录用来确定密接人员身份,又对餐厅进行了环境、人员采样。

随后大家又来到商场的中控大厅,由于病例在商场逛街,行程轨迹多变,商场结构复杂,监控覆盖不全,很多店铺到访过却没有消费记录,当事人也无从回忆,只能根据商场平面图,细细查看多个多方位监控,结合停车缴费时间等记录等来寻找病例行动轨迹,一一复原,排查密接。排摸到九点多,两人基本将点位一一摸清。再赴其到访的现场调取监控,进行环境和人员采样。

复原到时间点尾声时,病例的妻子提供一条线索说,确定带着孩子去了一个粉红色的卫生间,然后他们就驾车离开了。可是问了物业经理,找遍监控,并没有发现“粉红色的卫生间”,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眼睛都看花了,就是找不到这个关键的点位。谭宇欣灵光一闪,提议不如去疑似的地点查看内部装修,到达后发现,果然外部公共走廊漆成了蓝色卡通墙,女士洗手台的背景却是一面闪亮亮的粉色马赛克瓷砖,结合监控,完美契合。就这样又顺藤摸瓜排查出六名密接人员。当完成所有的工作后,已经凌晨三点,连续14个小时的作战,这个场所排查告一段落。

微信图片_20220411091341.jpg

一份流调报告上的短短一句话,背后凝集了数不清的心血。前期流调越细致,后期防线就更牢固,越快摸清情况,就能越早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愿我们的团结努力,我们的坚韧不拔,化为极静极暗里的拂晓微光,汇成璀璨的晨曦,白日来临,长夜退却,希望就在眼前。盼望着在不久的将来,所有人都可以畅快呼吸洁净的空气,清风涤荡胸怀,抬头仰望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