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总医院医疗保障团队进驻丰台区某集中隔离点工作侧记
2月19日下午1时,北京航天总医院妇儿联合党支部书记张艳辉带领总医院保障医疗组医护人员12人正式入住丰台某集中隔离观察点。
此次任务主要是接待境外返京人员,保障入境安全。队员们到达隔离点后,还没来得及收拾行李,就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张艳辉书记担任防疫副点长,分别由朴文玲、杜绒绒、刘昭、杨仕进担任健康观察组、防控消杀组、病例转运组、人文关怀组的组长。
总医院医护团队根据实际情况,熟悉隔离点分布图,制定并模拟入住流程、数据采集流程、阳性病例及危重症转运流程,反复强调了穿脱防护服、七步洗手法、鼻咽拭子采集流程,两人一组进行实操,再次对污染区工作人员进行U型送餐、取餐、收垃圾等培训,并与第三方检测公司共同制定核酸送检流程。
(互练采集鼻咽拭子)
21日晚8时接到上级通知,两个航班共计120人将于22日下午3时入住集中隔离点。医护人员立即分为两队开始备战。杨仕进等三位组长分别带领各自队员进入隔离端开启防疫工作,另一队5人负责工作端的指挥调度及数据管理。
22日下午3时,总医院医护团队正式进入“战时”状态。历经4个多小时,终于完成全部120人的防疫消杀和入住手续。随后数据组工作人员逐一联系入住人员采集信息,并指导大家完成小程序信息填报。
正当医护团队紧张忙碌地采集信息时,晚上七点五十,疾控中心来电告知,一位入境人员核酸结果为阳性,需要尽快对该阳性病例进行流调,并转运至定点医院。按规定,要求对阳性患者80余名密接人员一日开展两次鼻咽拭子双采与环境采样工作,工作量骤增6倍。
该阳性病例还携带一名患病儿童,但孩子核酸检测为阴性,保障医疗组立刻指导阳性父亲和孩子进行物理分隔,保障孩子健康。同时,张艳辉书记积极与疾控部门沟通协调,联系具备接收患病儿童资质的定点医院,并安抚情绪激动的父亲,同时紧急联系孩子母亲从外地来京陪护孩子……
早上8点,第二批40余名观察人员即将入住,为避免交叉感染,必须要在第二批人员入住前将二人转走。医疗保障团队迅速联系两家医院,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赶在8点顺利完成转运。至此,工作端5名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工作24小时。
有了前日的经验,第二批观察人员入住很顺利,正当大家准备歇口气时,疾控通知第二批人员中有一例阳性病例。各组再次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及时将第二例确诊阳性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但医务人员的工作远未结束,一天之内要完成第二例阳性病例密接人员40余人一日两次鼻咽拭子双采+双环境采样以及首批隔离人员80余人常规核酸采样。至此,医护团队已连续作战两天两夜。
医护团队了解到,一位61岁隔离人员既往有冠心病心梗、中风病史,近两日反复出现左侧胸疼,医护团队尊重老人不想外出就医的意愿,时刻密切观察、定期询问老人情况。当晚10时,老人再次诉头痛,杨仕进医生和杜蓉蓉护士两名队长立即穿好防护服,面询并查看体征,经过反复耐心的沟通,老人终于同意外出治疗,转运经专科医师诊查后,排除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给患有基础病的大爷提供帮助,时刻关注在观人员思想与精神动态,第一时间带突发疾病的孩子就医……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拼凑出隔离点医护人员32天全封闭式、高强度工作的日常画面。在观人员中,老人与小孩占2成,患有特殊疾病者10余人,处理各种异常情况40余件次,医护人员采集鼻咽拭子及环境采样共计96790管。
因每日长时间高浓度频繁消杀,隔离端医护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咽痛、咳嗽,有的护士原本娇嫩的双手皮肤变得粗糙,甚至皲裂、破皮……但他们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坚守岗位,主动担当,不分昼夜,不惧危险,奔走在疫情抗击的最前沿,涌现出一群敬业爱岗的优秀工作者。隔离端组长杨仕进医生,荣登临时办公室光荣榜。
隔离观察人员来到陌生的封闭环境,难免情绪焦躁、恐惧,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医护人员都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他们,在这个隔人不隔情的特殊时期,医疗组用最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为保障工作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他们不仅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用一份守职奉献的心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