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使命在肩 勇往直前——北京航天总医院六月支援丰台区某隔离点纪实

发布时间:2022-08-03 16:41:50 来源:外一党支部 作者:王琳

微信图片_20220803163226.jpg

5月31日-6月30日,北京航天总医院医疗组一行12人入驻丰台区某隔离点酒店工作31天,与兄弟单位共同完成437名本土密接人员和497名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工作,采集核酸14,000余人次,确诊并转运18名阳性患者。

在最危险的地方,最艰苦的前沿,他们夙兴夜寐,每日连续战斗,以勇毅之心、笃定之行、担当之力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微信图片_20220803163230.jpg

清洁区由王琳(外科联合党支部书记)、崔雁飞(儿科)、杨佳琛(肾内科)、王茵格(儿科)值守,负责收集核对入驻观察人员详细信息,做好数据统计、核酸结果录入、特殊人群人文关怀等工作,为在观人员和工作人员制作次日核酸检测采样条码,杨佳琛每日将采样标本运送至检测公司或疾控中心复核。

微信图片_20220803163234.jpg

污染区刘欣(口腔科)、曹卫东(科教处)、许力飞(儿科)、邹钰(骨科)、刘晓宇(ICU)、邓巍(神经内科)、张瑞(血液科)、罗乐(干保科)和刘海啸(泌尿外二科)9名医生和护士负责一号楼和八号楼在观人员入住、核酸采样、转居家、就诊转运、解除观察等工作。

严密防护 慎终如始

微信图片_20220803163238.jpg

消毒双手,戴好帽子、口罩、内层鞋套、手套;再消毒,穿上防护服,再戴一层手套,穿上外层大鞋套,用胶带封住口罩和防护服间的缝隙;再一次消毒双手,然后戴上防护面罩……这是总医院口腔科医生刘欣每天进入隔离酒店房间前采样的必备工作。

“我们现在穿起来熟练了,做好全套防护准备大概需要10分钟。防护做好了,就不害怕了”。六月的天气,日均温度已达到30度以上,每天与高风险人群近距离接触采样,污染区医护人员身穿隔离服、佩戴N95口罩,还要用胶带将口罩与隔离服的缝隙处密封起来,日均连续采集鼻拭子80分钟左右,他们的辛苦可想而知。

室外气温快速攀升,酒店走廊内更是闷热无比,为防止交叉感染,采样人员不能进入房间内,只能身着防护服,站在酒店密不通风的走廊内为在观人员采样,没几分钟,刘欣、许力飞、邹钰和邓巍就感到背上已经开始冒汗,在闷热的走廊内戴着N95口罩,呼吸也更加困难。再加上戴着两层不透气的手套,采样下来,大家的双手常常会被汗水泡得发白发皱,大白下面的手术服全部都湿透了。

核对被采样者的信息,采集鼻拭子,将样本放入旁边的转运箱中,消毒……隔离酒店的走廊内,曹卫东、刘晓宇、张瑞、罗乐和刘海啸不停重复着这一流程。每采集一个人的鼻拭子,采样人员就需要消毒一次双手。一天下来,至少需要消毒数百次。

38岁的曹卫东是医护团队中最“年长”的大哥,除日常工作外,他还负责污染区工作人员每日核酸采集。12人中,多数都是20岁出头的青年医生和护士,在家里都还是父母掌心中的宝贝。曹卫东憨厚地笑着说:“我每天早上六点不到就醒了,反正也睡不着,白天大家工作都很辛苦,让孩子们再多休息一会儿。”

除了常规全员核酸采集之外,根据疾控中心指示,只要能个人单独能完成的、风险较高的加采、转运、转诊等任务,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作为楼长的刘欣都尽量不麻烦其他同事,亲自操作,不惧风险,冲锋在前。

以爱为盾 筑牢防线

微信图片_20220803163242.jpg

来自境外的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岁大的孩子,入住酒店后,三人多次核酸检测结果总显示临界值,全家随后陆续开始发烧。第四天,妈妈确诊新冠肺炎阳性,转至地坛医院治疗。爸爸随后也被确诊阳性,但是在隔离酒店,幼小的孩子无人看护,大家心急如焚,既不希望孩子确诊,又忍不住盼望孩子早日见到妈妈,得到更好的照料。三天后,孩子也被确诊阳性,几经波折,全家在地坛医院团聚。孩子妈妈感激地说:“太感谢了,感谢医护人员对我们的特殊关照,一次次为我们加采核酸,第一次因为全家确诊如此开心……”

清洁区医务人员也终日忙碌,王琳担任人文观察组组长,全面梳理在观人群中60岁以上老人、婴幼儿、独居未成年学生、精神疾病患者等具体信息,按照“一人一档、一事一策”原则,对隔离点的高龄老人、儿童、患重病等重点人群分类建立台账,强化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

每日连线重点关注人群,掌握隔离人员身体和心理状态,日常生活的困难以及内心苦闷,及时将在观人员需要的外购药送达房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集中隔离人员和家属的支持理解。

微信图片_20220803163247.jpg

面对幽闭空间恐惧症的在观人员情绪崩溃、申请更换大房间等棘手问题,人文关怀组每日至少电话问候两次,日均“陪聊”90分钟以上,寻找其兴趣点、共同分享社会趣闻、交流人生经历等,与之拉近距离,经过不懈努力,在观人员的负面情绪得到极大纾解,情绪日渐稳定愉快,解观时,60多岁的老人远远地向医护人员鞠躬致谢,表达了深深的感激。

部分在观人员集中隔离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失眠等问题,人文关怀组均悉心关怀慰问,持续关注生活细节到具体治疗,提供专业建议,对症提供药品,为幼小儿童准备玩具等;个别入境人员核酸检测阳性被转至地坛医院后,家人独自在隔离点,心理压力较大,人文关怀组每日致电慰问关怀,倾听需求,帮助解决打车、订票等问题,保证重点关注人群情绪稳定。

全力以赴 保障高考

微信图片_20220803163252.jpg

此外,该隔离点是2022年北京隔离考生的高考考点,为实现“健康高考、平安高考”的工作目标,北京航天总医院9名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圆满完成隔离点高考保障工作,切实保障了广大考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微信图片_20220803163256.jpg

多数学生与陪住家长考前存在心理焦虑,人文关怀组为隔离酒店考点的高考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关怀备至的慰问信,送至每个考生房间,并逐一电话沟通,送上美好祝福,传递人文关怀。负责培训的儿科护士崔雁飞详细制定计划,为28名入驻隔离点的老师做好防护服穿脱等必备培训。

微信图片_20220803163302.jpg

高考前夕,总医院医护人员充分考虑学生网课、模考、高考等与正常核酸采集时间冲突的实际情况,为考生调整采集时间,确保考生身心健康。

与此同时,医护团队积极推进入境学生“7+7”转居家隔离事宜,全面统计在京有固定居所的在观人员街道信息,完成闭环转运对接,保障安全高效转居家。

微信图片_20220803163307.jpg

隔离不隔爱,隔疫不隔心。总医院医护人员不计个人安危,昼夜在岗,连续作战,一个月内,900多名隔离人员安全返家。这就是总医院医护团队交出的答卷:“只要组织需要、百姓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奋战一线!”他们躬身践行着使命与担当,以实际行动筑起了护佑生命的有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