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生活
老骥伏枥谱新篇——记航天总医院退休干部江宝瑜
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时,她就动情地说:“医生是很神圣的职业,我很留恋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亦难以舍弃一生为之服务的广大妇女……”。退休的十几年内,她近14次率国务院扶贫办下属“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医疗队,走遍大江南北11个省和自治区,足迹深入20余个老区县(旗)的50多个乡、镇医疗点,由其亲手诊治的病患就不下5000人。她正是航天总医院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原妇产科主任江宝瑜大夫。提起她,东高地地区的居民便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说到她,部分乡镇医疗点周边地区的老区人民便会不觉流下感激的热泪。
江宝瑜回想起赴老区义诊的经历,不无激动地说:“革命老区这块土地锤炼了当地人民的硬骨头精神,这成为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硬骨头精神”支撑江宝瑜14次赴老区;14次赴老区,江宝瑜的医术医德也为老区人民带来了生命和精神的支撑。
2000年,江宝瑜带领医疗队来到江西省的遂川县。一天,一名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走进了卫生院。面对遍体污垢、浑身散发着难闻气味儿的患者,江宝瑜微笑着迎了上去:“您感觉哪里不舒服?”一句亲切的话语竟令这女人怔住了。或许从未被如此亲切地对待,过了良久她才结结巴巴地叙述起来,但又总也讲不到点上。江宝瑜不着急,几十年不变的和善笑容依旧挂着:“别急,慢慢讲。”女人的神情渐渐舒缓,语言也流畅了不少。就这样,江宝瑜同她一问一答,问诊的过程倒多少有些像唠家常了。经诊断,这名妇女身患子宫癌。这令江宝瑜非常难过,因为在此前的谈话中,她曾得知这女人是当地的五保户。女人生活的困顿仿佛亲见般映在了江宝瑜的脑海,如何也挥不去。她代表医疗队免去了这名妇女的医疗费,一边嘱咐女人要照顾好身体,一边迅速翻找着,从衣兜里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塞进女人的手里。江宝瑜的手与女人的手,一双紧紧地握住另一双。只见女人“啪”地一声,双膝跪在了地上,浑浊的泪水从她深陷的眼窝汩汩涌出:“感谢毛主席派来了好医生!感谢毛主席派来了好医生啊!”她用颤抖的嗓音连声说道。
这并非江宝瑜唯一的一次解囊相助,赴革命老区井冈山义诊时,她就曾拿出200元交给一位患有严重妇科病、营养不良的老人,嘱咐其买些营养品补身子。不仅如此,江宝瑜还主动为老红军捐款。她的行动感染了医疗队的其他队员,大家纷纷向江宝瑜学习,捐款相助。几百元、上千元,捐款数额不断累加,这笔钱也终于被作为当地帮扶老红军的专项扶贫基金由村委会保存管理起来。后来,每当来自各地的“三下乡”扶贫工作队得知此事,都会加入到为老红军捐款的行列中来,渐渐地,江宝瑜最初的捐款行为在当地被传为了佳话。
2008年近70岁的江宝瑜因意外左手骨折,伤未全愈她又于5月、7月参加了第十七、十八期老区医疗队。当时也有人劝她不要去了,江宝瑜说:“老区需要,手伤没关系,还是我去吧。”毅然的奔赴条件艰苦的老区。江宝瑜对工作非常认真,在老区工作期间达到了忘我的境地。每到一地,她总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她每次都是诊治好最后一个病人,才放心的吃饭休息。所以同事们为等她吃饭总是叫了一遍又一遍。
江宝瑜不仅为老区人民带来了精湛的医术和治病的良药,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知识,带来了希望。义诊期间,江宝瑜经常会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对当地的医务人员进行义务培训,给当地的老百姓讲授防病治病的小知识。她还把《老区义诊常见病的治疗》、《老区义诊临床问题35例》这两本教科书随身携带,把它们免费分发给老区的人民。殊不知江宝瑜也曾参与这两本书的编写,甚至当“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经费紧张时,她还亲自拿出了1800多元作为书籍的出版费。
汶川地震后,她又随医疗队来到四川广元,医疗队所到之处,除了夜以继日的为灾区老百姓看病治病外,还为当地群众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事情。并积极组织医疗队员们为青川县幼儿园捐款,并赠送给幼儿园的孩子们500套儿童装
江宝瑜的一系列行为,曾多次受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和当地人民政府的表彰、嘉奖。然而,对于一名老党员、老医务工作者来说,一句饱含热泪的“感谢毛主席派来了好医生”要比任何荣誉都朴实,都珍贵。“我为有机会代表国家到革命老区为那里广大群众治病,为能够尽到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绵薄之力而甚感荣幸。”——这是江宝瑜坚定的决心。
离退休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