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聚焦新发展|携手创新 共筑心血管医学新未来——中美医疗合作学术交流会议圆满落幕
2025年3月22日,北京航天总医院与美国蒙特菲奥里·爱因斯坦医学中心联合主办的“中美心血管医学学术交流会”在我院多功能厅举行。这场以“跨越重洋,共筑心血管医学新航道”为主题的盛会,汇聚了蒙特菲奥里·爱因斯坦医学中心与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领域专家,更成为中美医疗协作的又一里程碑,彰显了科学无国界、合作创未来的深远意义。
“技术创新是手段,人文关怀是根本。”大会的美方组织者邵新立博士在致辞中的箴言,为盛会注入深刻内涵;华润健康学创部总经理巩大义在致辞中强调:“华润健康支持鼓励成员单位开展更多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广泛人群。”
北京航天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美专家聚焦心血管领域的前沿进展,围绕房颤治疗、心衰管理及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展开深入探讨。
Dr. Ulrich P. Jorde解析晚期心衰的多学科管理策略,涵盖新型药物(如SGLT2抑制剂)、机械循环支持(LVAD)及心脏移植的进展,强调个体化治疗对改善预后的重要性。
Dr. Luigi Di Biase系统介绍了房颤消融的创新方向,包括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消融与PFA技术的互补性,并展示了QDOT MICRO导管在临床试验中75%的12个月有效性及安全性优势。
Dr. Leandro Slipczuk Bustamante提出从传统风险计算转向基于心脏CT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表型分析,通过斑块负荷、非钙化成分及AI量化技术实现精准风险分层,为预防性治疗提供新思路。
北京航天总医院副院长甘丰教授分享了脉冲消融(PFA)在阵发性房颤中的应用经验。
刘庆荣教授分享了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发展现状。
华润健康心血管内科分委会主任委员戴天然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本次会议凸显影像技术、能量革新与多学科协作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核心作用,为中美医学合作与临床实践优化注入新动力。
北京航天总医院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医学发展浪潮,作为此次国际学术交流的东道主,医院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将全球顶尖技术理念与本土临床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常态化引入国际权威诊疗指南、开展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医疗团队,医院正加速实现技术突破与服务升级。未来,北京航天总医院将继续以学术交流为纽带,与蒙特菲奥里·爱因斯坦医学中心等国际顶尖机构深化协作,在心脏疾病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系统构建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首诊精准化、治疗标准化、管理全程化”的医疗服务体系迭代。正如邵博士所言:“当开放成为共识,协作便是通向卓越的桥梁。” 这座横跨太平洋的医学之桥,必将引领中国心血管诊疗水平迈向世界前沿,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与国际接轨的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