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肺癌术前肺康复训练方法
肺癌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由于自身基础疾病的影响,加上麻醉、手术等一系列的打击,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呼吸功能下降,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延迟后续治疗,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国内外研究表明,坚持进行有效的肺康复训练是改善肺部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术后咳嗽能力的减弱,肺部通气量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支气管极易痉挛,导致分泌物阻塞,而引起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资料显示肺部手术后的并发症可达20%-40%,术前进行早期的肺康复训练,为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且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手术机会,加上术后循序渐进的强化练习,促进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使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自2018年8月,胸外科正式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通过临床工作中的实践和不断总结,对肺康复工作积累了指导性的经验。常用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缩唇呼吸
用鼻吸气用口呼气,(缩唇呈吹口哨样),吸与呼的时间比为1:2,每天练习1~3次,每次30分钟。
方法二、腹式呼吸
以膈肌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胸廓保持不动,可有效减轻术后伤口的疼痛感,通过锻炼,膈肌每下降1厘米,肺通气量增加250~300毫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提高肺活量。
取站立位,体弱者平卧位或半卧位,双脚屈曲,双手置于腹部,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腹,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体呼出,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开始每天两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可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
方法三、呼吸功能锻炼器
取站立位或坐位,持呼吸功能锻炼器置于与眼同高位置,嘴唇含住咬嘴平缓调整呼吸,深吸气使球体上升至顶部,摒住呼吸3~5秒使球体停留在最高位置,然后松开咬嘴缓缓将气体呼出。每天练习2次,每次10~15分钟。
方法四、爬楼试验、六分钟步行试验
穿着舒适衣物,在平坦的50米走廊里,规定时间6分钟内指导患者以自身可耐受速度来回徒步行走,测量步行距离并对比运动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及血压等生命体征,或进行爬楼练习,评估和锻炼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活动耐力。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肺功能训练方法,能改善患者的肺通气状况、增加呼吸肌力量,促进排痰,并有效减轻因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的症状,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活动耐力,达到预防肺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临床实践中的不断总结和创新使快速康复理念的内涵得以落实,患者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