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总医院胸外科手术的“微创时代”
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胸部微创中心由北京航天总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联合成立,以胸部微创技术和肺癌的早诊早治为突出优势,由中国工程院王俊院士担任科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陈应泰主任负责科室日常管理。
王俊院士为我国胸部微创外科的创始人,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技术体系的建立者,在王俊院士的带领下,总医院胸外科以胸部微创技术为基础,以肺癌的微创综合诊疗体系为依托,积极探索各类胸部疾病的规范化、个体化的微创诊治以及加速康复外科(ERAS)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微创手术技术及术后快速康复体系,加速了患者康复、改善了预后、减轻了痛苦和经济负担。
胸外科现有病床37张,医护人员22人,包括主任医师、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人,专科护理人员14人,提供的医疗服务覆盖北京及京外23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整章建制 全面科学管理
2015年胸外科成立之初,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收治患者300余人,完成全麻微创手术近150例,填补了北京南城地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EBUS-TBNA等多项空白。经过五年的发展,科室从无到有,从大到强。如今,总医院胸外科年手术量已由开科初期的200余台攀升到接近600台,超越了同区域多家知名的市级三甲医院,极大地造福了航天职工以及周边居民。
胸外科短时间内发展如此迅速,得益于源自北大人民医院王俊院士的管理理念,得益于总医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专业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得益于全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王俊院士的领导下,陈应泰主任带领一批优秀的医护人员建立了胸外科,并延续了人民医院成熟的管理模式。
在王俊院士和陈应泰主任的推动下,总医院胸外科联合健康管理中心开展了以早期肺癌和肺部小结节诊疗绿色通道为依托的多学科合作,为肺部CT筛查发现的肺部结节患者提供了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确保了肺部结节及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现了“用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极大地改善了疗效和预后。
肺癌在我国不仅发病率第一、死亡率也是第一, “对肿瘤患者来说,时间太珍贵,要让他们治得再早一点,康复得再快一点。”陈应泰主任如是说。如何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成为总医院胸外科主攻的课题。胸外科定期邀请国内肺癌诊疗领域的学术大咖针对肺部小结节和早期肺癌微创诊疗的前沿动态开展研讨。
科室成立之初,按照人民医院的规范制订了一份厚达百页的《管床医师手册》,规定了不同职级的各级医师职责,细化到管理床位的标准、学术会议和论文数量、提携年轻医师等要求,手册规范了胸外科临床工作,并量身打造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科室成员迅速成长成熟,医护水平迅速达到北大人民医院胸外科的整体水平。
自科室成立至今,每周四清晨五点半,科室集体前往北大人民医院开展学术查房,交流典型和疑难病例,专家解读国际学术新进展,分享读书报告等。领军人物的答疑解惑,疑难病历的剖析解读,国际前沿的视野扩展,使科室受益匪浅。在此基础之上,陈应泰主任根据本科室每个人的特点与兴趣,量身打造针对性培训计划,使科室医生迅速掌握胸部微创外科的手术技能,科室的综合治疗实力快速攀升。
精准微创 勇攀学术高峰
八旬老人右肺多发结节,下叶的结节位置敏感,深埋在肺实质内部,临近大血管,常规的传统手术切除整个肺叶,无疑会严重损伤老人肺功能。秉承着王俊教授一直以来“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准则,陈应泰团队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铥激光精准剜除术,对肺实质内部如此之深的病灶精准切除,在国内属于首次开展。手术共切除三块病变肺段,总出血量不超过20ml,创伤很小,保护了肺门和汇管区的重要血管和支气管,最大限度保住了老人的肺功能。
一位44岁的女性患者后纵膈存在一4*5cm肿物,由于病变位置特殊,位于颈根部和胸顶部交界处,肿瘤周围大血管、功能神经交错,肿瘤剥离难度巨大,手术难度及风险非常高,全国各大知名医院均告知需要胸外科-骨肿瘤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多科行颈部切口联合切断锁骨和多根肋骨开胸手术。经过与王俊院士团队联合查房讨论,共同研讨救治方案,从术前准备、手术体位、切口到术中如何剥离肿瘤,如何监护生命体征、术后护理、抗感染等,做好精细预案。 胸外科团队凭借扎实的解剖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巧,通过常规胸腔镜的微创切口,找到肿瘤边界,抽丝剥茧,将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逐一分离,最终完整切除肿瘤,整个手术历时仅35分钟,且术中几无出血。
76岁高龄老年患者,罹患左侧胸腔巨大肿瘤,肿瘤直径达20cm以上,明显压迫心脏和肺部组织,并已经出现大量胸腔积液。为了解除肿瘤压迫,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陈应泰主任带领团队在充分做好围手术期预案的基础上,为患者成功施行了手术,术中最终确认肿瘤来源于纵膈。由于肿瘤长时间压迫,肿瘤与肺门和心包等重要脏器间存在严重的粘连,麻醉科和胸外科共同努力,花费1个多小时顺利切除了肿瘤。切除如此巨大的肿瘤,在国内胸外科界实属罕见,此次手术的成功,既归功于胸外科近年来业务水平的精进,也离不开各科室医护团队的精诚合作,是总医院综合水平实力不断攀升的体现。
仁敬精韧 用心温暖患者
科室注重医护一体化,尤其非常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从住院第一天开始,医护团队与每位患者主动耐心沟通,邀请尚未出院的术后病人与之交流,极大地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术前,陈应泰主任带领团队用各种通俗易懂的办法,向患者尤其是老人解释手术的原理与过程,让患者解除恐惧心理。患者出院前,提供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复诊安排;出院后,针对每位患者,实时提醒到期复查,并开展长达三年以上的个性化追踪随访,真正做到了“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患者评价胸外科团队说:“胸外科医护人员非常细心、很有耐心,专业水平高。”术后每天两次查房,患者的每一点变化,团队都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规避更多严重后果。伤口有一点点渗液,会立刻为患者更换新的病号服,冬天换药前提前预热环境,以免患者着凉。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细致入微的优质服务,使得胸外科深受患者好评。
(陈应泰荣获第六届“北京优秀医师”称号)
2020年7月,北京航天总医院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陈应泰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胸外科在王俊院士和陈应泰主任的带领下,成为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的分中心之一,参加国家重点项目“亚肺叶切除对比肺叶切除治疗≥70岁cT1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随机、开放Ⅲ期临床试验(CTONG1504)”的研究工作,并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科室先后获评北京市肺癌规范化诊治示范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胸腔镜医师培训定点单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专委会快速康复外科(ERAS)临床示范中心,中国航天突出贡献团队、青年文明号、优质护理单位等殊荣;并担任中华医学会胸腔镜外科学组,中国内镜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胸腔镜外科专委会,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学分会,中国精准医疗与肿瘤康复专委会,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等知名专业学术单位的常委及委员单位。
胸外科将继续以“最”佳的治疗方案、“最”好的治疗方法、“最”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给予患者“最”满意的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