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暖心医刻|生命CPU的精密修复——记神经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准治愈与温情守护

发布时间:2025-06-20 15:48:39 来源:神经外科

31.jpg

在医学领域,脑部手术堪称巅峰挑战,其难度犹如修复高度集成的生命“CPU”。这里密布着最精密的神经与血管,深藏于最狭小幽暗的空间。然而,挑战虽巨,却总有勇攀医学高峰的仁心医者,敢于摘取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01  5月12日  

5月12日,一位饱受延颈交界区肿瘤折磨的患者,辗转来到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外科。延颈交界区肿瘤位置险要,紧邻生命中枢——延髓及颈髓上段,手术风险极高,被喻为神经外科的“终极挑战”。在此方寸之地施术,不啻于悬崖峭壁上的精微雕刻,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呼吸功能永久性损伤。而术后护理,更是关乎患者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场。

02  5月19日  

32.jpg

5月19日清晨八点,患者接受全麻下延颈交界区肿瘤切除术。下午16:45分,手术圆满结束。当护士们听到楼道里手术床的滚轮声由远及近,瞬间进入“战斗状态”。“接患者!”指令下达,她们轻柔而迅捷地将患者平移至病床,同时一气呵成地完成心电监护电极片粘贴、血氧和血压测量。医生快步上前,目光紧锁监护仪屏幕,手指飞速调节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调至14次/分,PEEP设为5cmH2O,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整套流程行云流水,为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平稳过渡赢得了黄金时间。

33.jpg

03  5月20日  

5月20日,晨光洒入病房。患者意识恢复,缓缓睁开双眼。气管插管带来的强烈不适令他下意识皱眉,喉间发出模糊的呜咽。护士立即俯身,柔声安慰:“现在确实会有点难受,嘴里的管子是帮您呼吸的。手术非常成功,我们再坚持一下,等您呼吸更有力了,就帮您拔掉管子,那时会舒服很多。”

查房时,患者急促眨眼,嘴唇频繁蠕动。护士立刻心领神会:“想说话对吗?别急,我们用写字板慢慢来。”她将写字板轻轻递到患者颤抖的手边。患者眼眶泛红,泪水滑落,颤抖的手指在板上艰难却坚定地划出一个歪扭却饱含深情的——“谢”字。

每次吸痰前,护士都会温言告知:“接下来要帮您吸痰了,可能会有点不舒服,但很快就好。”当吸痰管探入气道,护士手腕如操控琴弦般精准调节吸力,每一次轻柔的旋转都带着安抚的韵律。随着痰液顺利清除,患者紧绷的身体也随之放松下来。

在监护仪规律而冰冷的滴答声中,神经外科的医护团队,用指尖的温暖、耳畔的轻语和流转的眼神,将精密的仪器编织成一张温暖的守护之网。那些深藏心底的无言恐惧与不安,在一次次被精准读懂的瞬间,悄然化作了重生的勇气与希望。

04  5月21日  

5月21日,庞克军主任查房,仔细评估呼吸机参数、化验结果及患者神经功能。确认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后,庞主任指挥停机拔管。王奕医生边吸痰边拔管,动作流畅娴熟,患者未感丝毫痛苦,顺利脱机。

34.jpg

在护理团队日以继夜的精心照护下,患者肢体功能逐步康复,已能借助助行器缓慢行走。出院当日,他送来了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与锦旗。信中写道:“术后,责任护士吴新敏一声声‘秀华、秀华’的呼唤,一句句温暖的鼓励,那份认真负责与耐心指导,让我得以迅速恢复。是你们,用行动完美诠释了‘医者父母心’与‘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谢谢你们!”这看似平常的感谢,此刻却显得格外动听与珍贵。那张洋溢着感恩的笑脸,也在此刻深深定格,挥之不去。

在那片汇聚了人体最高密度神经与血管的“生命CPU”核心地带,一场惊心动魄的“精密维修”终于尘埃落定。这颗由顶尖医术与人文关怀共同精心擦拭的“生命明珠”,满载着康复的暖意与未来的希冀,重新镶嵌在生活的皇冠之上,焕发出温润而夺目的光彩。出院,是这场生命修复的终点,更是这颗明珠重焕璀璨、拥抱新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