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医院

返回

首页 >> 科室一览 >> 急诊科>> 科室动态 >>正文

科室动态

急诊科医务人员的“自画像”

发布时间:2022-12-09 13:17:10 来源:急诊科 作者:孙艳艳

微信图片_20221212130106.jpg

2022年11月30日早上8点30左右,急诊科一阵急促电话铃声响起, “抢救室四床患者核酸初筛阳性!”检验科工作人员在电话那头紧急告知了急诊值班大夫。随后急诊科叶丹主任立刻下令,启动接诊患者涉阳预案,将患者转移至隔离抢救室。其实这位患者在来诊时,核酸结果显示为1天,流调史均已筛查无异常,值班的医生为了确保病房安全,又再次给患者进行核酸检测,也正是因为这份严谨和负责规避了病区患者被感染的风险。而患者的爱人在当天下午16:00新冠核酸检测阳性。

微信图片_20221212130122.jpg

由于发现患者阳性正值早交班,是急诊科医务人员最多的时候,经判定密接人员将近科室一半人员,再加上前期涉阳、出差、产假等原因不在岗,导致急诊科在岗人员极度紧张。经科室主任沟通,院里迅速抽调医护人员支援,确保科室正常运转。

微信图片_20221212130126.jpg

由于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周边医院也先后出现门诊、急诊停诊的情况。2022年12月2日急诊科抢救室仅24小时就接诊了22名急危重症患者,此外还有两名阳性确诊患者,而抢救室可使用床位仅有11张。在2日晚上20:00的时候,护士正在转移阳性患者去隔离抢救室的过程中,突然推进来一名心脏骤停的患者,科内同事又迅速的进入抢救状态,与此同时抢救室还有8名患者正在接受治疗,当大家在给心脏骤停患者做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另一位患者怀疑主动脉夹层,需要医务人员陪同做加强CT,而此时的白班护士马宁科已经下班,当知道抢救室的情况后,没有丝毫犹豫又冲进抢救室和大家一起进入到“救人、忘我”的工作状态。就这样,从下午18:00到半夜一点下夜班的抢救室值班护士没有任何停歇,犹如上足了发条的马达、停不下来的陀螺、时钟里的秒针一样,在紧张且高负荷的持续忙碌下,完成了本班次的工作时限。当大夜班接班后,她们又加班书写危重症患者的病历,直到把自己所有的工作都做完后,她才脱下那件象征着使命与责任的护士服,悄悄地离开了抢救室。殊不知急诊科这与死神较量的一夜,只是一年365天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微信图片_20221212130128.jpg

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每个班次都在挑战着自身身体和心理的极限,有的时候因为两名及两名以上危重症患者短时间内被同时推进抢救室,面临着生死一线的考验,有一名护士在出抢救室下班后,浑身疲惫的坐在休息室,自言自语地诉说着:她现在工作到想哭,不是因为累,不是想要抱怨,而是面对患者病情的变化有着一种深深的无助感,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挽回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舒缓患者家属的紧张与焦虑。但是当她不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没有改变任何现实的时候,内心的无力感却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微信图片_20221212130131.jpg

由于来自工作的压力,有的同事睡觉的时候,在梦里还是处在抢救病人的紧张状态中,而工作中大家第一时间听到救护车的呼叫,马上做好迎接病人的准备也成为了身体的应急反应。

微信图片_20221212130134.jpg

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患者的同时,还有一项工作则是对工作区域的消杀。为了给患者一个安全的就医和诊疗环境,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要求对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擦拭。当然若遇到新冠阳性确诊患者,当患者转移离开后,还需对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杀,一般从开始到结束需要整整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内,每一名消杀者都在想,我务必要按照要求做好消杀工作,认真对每一个角落,每一物品的表面, 每一个房间做好消杀处理,不能因为我的疏忽导致病毒残留,以致交叉感染影响后续来诊治的患者。当然消杀结束后还会有环境表面采样,大家又在紧张且焦急的时光中度过,唯恐自己工作没有做到位。如果还有阳性的点位,导致患者还需要再等待一轮两个小时的消杀才能就诊。就这样,我们严格按照要求一遍又一遍的擦拭,一个又一个房间的消毒,没有一个人会有丝毫犹豫,没有一个人会因为担心病房里的病毒感染自己而退缩。有的护士在一轮消杀结束后,开玩笑的说我在家都没有这么认真的打扫过卫生,另一个人调侃到我在家连碗都不洗。然而就是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无畏付出撑起了急诊区域的安全屏障,用自己的使命担当再现了南丁格尔的无上荣光。

微信图片_20221212130138.jpg